金融知识万里行| 识别养老诈骗 安享幸福年

养老诈骗是一种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行为,主要骗局有“投资养老”“以房养老”“养老银行”“投资返利”等。犯罪分子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来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违法犯罪。

“投资养老”骗局: 骗子可能会先在公园、超市、小区等老人聚集的场所给老人灌输投资的概念。接着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人的信任。然后就会告诉老人他们有个“养老服务”的项目,“投资一定金额后,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获得北上广、苏杭蓉等地的房屋居住权。投资越多,福利越好”。骗子只会给予老年人口头承诺或是签订空头合同,利用话术和PS图片进一步诱导老年人。

“以房养老”骗局:不法分子以“房本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诱骗老年人将房产抵押,声称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事实上,不法分子会将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前期老人可能会获得收益,而后不法分子卷钱跑路,留下老年人没了房子还背负贷款。

“保健产品”骗局:不法分子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缺乏保健常识的心理,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对老年人虚假关心,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诱骗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或假冒伪劣产品。

“代办保险”骗局 :骗子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以 代办“养老保险”“补办养老金”等理由,收取老年人的材料费、好处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受害人交纳的保险金。

防骗贴士:

一、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二、开拓眼界,关心社会

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各种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三、远离和排斥可疑人员

由于现在老年人独自在家的时候比较多,子女不在身边,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确定的人员要保持高度警惕,多与子女联系。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