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客户投诉
守护银发族的金融安全 老年人防诈骗风险提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金融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演变,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老年人由于对新兴金融产品和诈骗手段的了解不够,更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一、了解常见的针对老年人的金融诈骗手段

1. 虚假投资:以高回报为诱饵,诱使老年人投资虚假的金融产品。

2. 冒充银行或政府机构: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政府官员,要求老年人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

3. 虚假医疗保健产品:推销所谓的“特效药”或“保健产品”,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4. 遗产或中奖诈骗:声称老年人继承了遗产或中了大奖,需要先支付税费或手续费。

5. 情感诈骗:通过建立情感联系,诱使老年人进行金钱上的“帮助”。

二、提高防诈骗意识

1. 不轻信:对于任何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的电话、短信或邮件,都要保持警惕,不轻信。

2. 核实信息:在做出任何金融决策前,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3.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三、建立正确的金融观念

1. 理性投资:认识到投资有风险,不存在“稳赚不赔”的项目。

2. 正规渠道: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交易,避免通过不明渠道参与金融活动。

3. 学习金融知识:积极参与社区或银行组织的金融知识讲座,提高金融素养。

四、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

1. 家庭沟通:家庭成员应多与老年人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金融活动,及时发现异常。

2. 社区关注:社区应提供防诈骗教育和支持,帮助老年人识别和防范诈骗。

3. 社会监督: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金融诈骗行为的监督和打击,保护老年人的权益。

五、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

1. 立即报警: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可能遭遇诈骗,应立即向警方报案。

2. 保留证据:保存好与诈骗相关的所有记录,包括通话记录、短信、转账凭证等。

3. 法律援助: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尽可能挽回损失。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金融安全直接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提高防诈骗意识,建立正确的金融观念,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老年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金融权益,享受安心的晚年生活。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