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投资的六大误区
  一、一味拒绝中长期产品
  目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偏向短期,导致中长期的信托产品鲜有人问津。不过,自今年央行降息以来,流动性释放带来的资产贬值的概率也被放大。降息时代,“短借长用”的老路未必持久,投资者在资产组合中更应尽量配置中长期的产品,提前锁定未来的收益。
  二、只挑预期收益高的
截至目前,信托仍然维持着“刚性兑付”的神话。在很多投资者看来,信托产品与高息存款可以等同,因此选择购买时,预期收益成为第一要素。不过,高收益的背后往往也有匹配的风险。为此,投资者未来购买信托时,要充分对投资标的的风险、来源进行评估。
  三、只相信银行的渠道
  由于银行在我国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造成很多投资者只相信从银行的渠道购买信托。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银行买产品不意味着就有银行背书,相反,万一产品出现问题,银行还有可能帮不了你,因为银行不承担产品的风险责任。
  四、只选政信产品
  前几年,政府通过其融资平台,向信托融资进行地方基建。由于该产品有隐形的政府信用,导致政信类信托迅速壮大规模,成为客户青睐的投资品种。
  对此,投资者该转变政信类项目“刚性兑付”的思维,切莫认为有政府背景的项目是无风险。相反,该学会从地区情况是否良好、政府财政是否雄厚、征信措施是否完善等方面重新考量项目来源。
  五、与股票挂钩的收益高
  伴随二级市场火爆,挂钩权益类的信托产品成为香饽饽。阳光私募的产品,如果投顾没有缺乏足够经验,震荡阶段投研的回撤能力较弱,很容易带来净值上的损失。
  六、房地产信托避而不知
  由于先前的颓势,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
  不可否认的是,该行业,尤其是一线城市以外的区域,确实存在资产泡沫,但从周期看,考虑其占经济的比重,去库存阶段的房产不会出现断崖式的滑落。
  但在今年,供求两端回暖,在“释放流动性—贷款利率下调—房地产投资增长—经济上行”的传导周期中,房地产信托或迎来反弹。
(来源:信托网)

【声明】文章仅供参考,文中观点不代表国民信托有限公司观点,也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依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