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金融诈骗小贴士

1、假冒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犯罪分子假冒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国家指定账户,并配合调查。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家人或朋友沟通。

 

2、非法集资诈骗:犯罪分子承诺高额回报,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进行资金诈骗。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对相关资质进行核查。

 

3、假冒领导诈骗:犯罪分子假冒单位领导或身边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要求到办公室来,不久又打来电话说,因有急事需要钱,不要来了,并要求受害人给他的账户汇钱。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领导或同事联系确认。

 

4、假冒他人微信、QQ号等诈骗:犯罪分子盗取他人微信、QQ、邮箱等,向好友发送相关信息,骗取信任,随后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进行诈骗。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好友进行电话等形式的直接沟通,确认真伪。

5、冒充银行诈骗:以银行的名义,向受害人发送邮件、短信等,谎称系统升级等原因,要求受害人登陆指定链接进行更新,最终获取受害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从而实施犯罪。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直接与银行客服联系、确认。

 

6、虚构中奖诈骗:不法分子以知名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发送中奖信息,谎称受害人被抽中幸运观众,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对策:不轻信,录制节目、参与中奖等一般不会收取费用,如有需要应核实。

 

7、二维码诈骗: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励等位诱饵,要求受害人扫二维码加入会员等形式,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就会泄露个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对策:不轻信,不要随便扫描不了解的二维码。

 

8、虚构车祸、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绑架等,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缴纳赎金等为由,要求对方立即汇款到指定账户。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及时与家人或朋友沟通,或者报警。

 

9、快递签收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称快递未签收或者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等,要求提供姓名、地址、手机号以及身份证号码等。

对策:不轻信,个人信息一旦透露他人,会给名下的银行卡、信用卡带来安全隐患或者财产损失。

 

10、金融交易诈骗: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要求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等,要求多次汇款操作进行诈骗。

对策:不轻信,如有需要应找正规公司咨询。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