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略打造值得信赖的财富管理人
  厦门国际信托总经理李自成:
  国内信托公司中,顺利走完30年发展历程的不多,多年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建设的厦门国际信托是其中之一。
  它的而立之年正临信托业的深度调整期,一向奉行稳健经营的厦门国际信托将以什么招式应对这一大考,今后又将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呢?
  日前,厦门国际信托总经理李自成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在总结梳理公司30年发展脉络的同时,他也将厦门国际信托的长远规划一一道来。
  30年没做过“坏孩子”
  证券时报记者: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成立运行30周年,您可以简要谈谈厦门国际信托的发展历程吗?
  李自成:1979年国内信托业诞生以来,能够持续经营30年以上的信托公司确实不多。厦门国际信托不仅存活下来,发展态势也不错,这点让我们比较自豪。
  1985年1月“厦门经济特区财务公司”成立,这是厦门国际信托的前身,也是当时厦门经济特区唯一的对外筹资窗口,还从事着包括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证券业务等多种类型的业务,也就是俗称的“金融百货公司”。
  2002年,厦门国际信托重组,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业。由于公司经营较为稳健,重组过程很顺利。厦门国际信托成为全国首批、福建省内首家获得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股权由厦门市财政局全资控股调整为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1%、财政局持股49%。2004年,厦门市财政局将持有的49%股权划转给厦门港务控股集团。
  2007年,信托公司换发金融许可证,厦门国际信托也是全国首批取得新证的信托公司之一。这也说明监管层对公司经营成果的认可。
2  011年,按照国家战略,在厦门特区建设两岸金融中心,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一家金融控股集团——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次年,厦门国际信托便被划入金圆集团,股权再次变更为金圆集团全资子公司金财投资持股80%,建发集团及厦门港务各持10%。
  近期,厦门国际信托刚完成增资7亿元,净资产已超30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在68家信托公司中,厦门国际信托规模并不突出,您认为公司这30年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李自成:厦门国际信托虽然股权几经变更,但公司始终是纯国有背景,这种基因决定了公司稳健的经营风格。
  在业务选择上,我们一直秉持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专注于公司专业领域开展业务,比如前几年盛行能源类信托、艺术品信托,公司经过充分研判后决定不涉足这些领域;再比如通道业务,我们也认为并非都是无风险,依然必须通过严格的风控审查,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的信托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厦门国际信托30年来从未发生过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无法兑付的风险事件,这是一件我们比较骄傲的事。
  打造值得信赖的品牌
  证券时报记者:如今行业面临调整期,厦门国际信托对于未来有怎样的定位?
  李自成:近年国内财富迅速膨胀,受益于制度红利,加上信托公司激励机制建设有所成效,前几年信托公司发展速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行业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也从2006年的3000多亿元,飙升至目前的13万亿元。但显而易见的是,目前信托业发展速度开始放缓,我们面临着行业发展的新阶段。
  就公司发展愿景而言,我们希望将厦门国际信托打造成值得投资者信赖的财富管理人。这需要我们成为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逐步从先有项目后寻资金的“项目推动”模式,转变为根据资金需求寻找投资渠道的“资金推动”模式。
  证券时报记者:打造值得信赖的财富管理人,也是立足于信托“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业的,公司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这一既定目标呢?
  李自成:我们计划通过坚持三大发展战略实现这一目标。
  一是客户发展战略。早在2002年,厦门国际信托便建立起自身的直销团队,但一直将业务重心设置在厦门。近年各大信托公司都在客户端、资金端发力,我们也将理财中心升级为财富管理中心,并在2014年增设上海财富管理中心,公司未来将投入更多资源发展直销客户以开拓资金端。
  二是资产配置战略。简而言之,就是要提升资产管理及配置的能力,我们希望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组合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三是科学管理战略。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应当将受托责任履行到位,这也是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近期向信托公司提出的八项责任之一。信托公司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才能保证信托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
  结构转型成效初显
  证券时报记者:受益于资本市场一段时间以来的行情好转,厦门国际信托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在2014年发展非常迅速。您可以介绍一下公司的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发展情况吗?
  李自成:融资类、投资类及事务管理类是信托公司的三种基本业务形态。我们认为,与已经发展成熟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融资类业务相比,投资类业务具有很强的成长空间,而证券投资类业务又是投资类业务中极其重要的门类。
  大概在2006年,我们便建立了专门从事证券投资信托的业务部门,即便在连年熊市中,为了保证专业性也一直坚持这个部门的专营化。我们的人员配备、硬件设施准备充足,在行情好转机会来临的时候抓得住机会,所以发展快。当然,今后我们还将继续重视风险控制、人才配置和信息系统升级,保持公司在该项业务上的相对优势地位。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信托通道业务发展受限,房地产信托不确定性加大,能源信托似乎更该回避。在转型与突破方面,公司是否有相关经验可分享给业务同行?
  李自成:行业形势要求信托公司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要求信托公司积极创新。就具体方向而言,基金化产品、资产证券化业务、家族信托业务等都值得业内公司开拓尝试。
  目前,我们围绕着业务转型做了一些筹备布局工作。比如,积极调整业务形态,按照公司此前设定的战略转移方针,2014年公司业务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公司集合类产品、投资类产品及事务管理类产品的比重均较去年初有不小幅度的上升。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尝试一些创新业务。
  转型是势在必行的大课题,我们也在摸索中积累经验,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致力于成为全方位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人。
(证券时报 杨卓卿)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