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监管 简政放权:银行业法治建设按下“快进键”
编者按:刚刚结束的两会确立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于银行业来说,如何保持信贷平稳增长,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将是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主要着力点。
当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业发展呈现出贷款增速回稳、存贷利差收窄、社会融资方式转变、不良贷款反弹、监管“宽进严管“的新特征。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依法监管和合规经营,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另一方面,需要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力度,为创新预留空间,促进金融创新发展,从而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了“快进键”,进入了“快车道”。金融监管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近半年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银行业依法监管工作有何进展?适应经济新常态下,针对监管和法律的空白点,下一步推进依法监管的着力点在哪儿?
梳理银监会近半年来监管法治建设工作,记者发现,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银监会行动迅速,业已对监管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有力地夯实了执法组织基础;与此同时,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依法监管成效显著。
改革监管架构 清减下放行政权力
作为推进依法监管的重大部署之一,银监会于2015年年初启动了备受瞩目的监管架构改革,对银监会监管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监管架构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夯实执法组织基础,向依法监管转型;重点是清减下放行政权力,强化权责厘清,简政放权。
银监会按照监管规则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相分离、行政事务与监管事项相分离、现场检查与监管处罚相分离的思路,从规制监管、功能监管、机构监管、监管支持四个条线,对内设机构重新进行了职责划分和编制调整,使差异化、专业化监管体系更加完善,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更加清晰。
同时,本着风险为本、法人监管、属地负责的原则,按照放管结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总会与派出机构之间的风险监管职责和权力,实现还权于市场、让权于社会、放权于基层。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架构改革后,银监会将分级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约束清单,推进监管服务网站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公开和提高监管透明度,以加强自我约束,强化监管问责。
另外,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监管架构改革还围绕强化金融服务,归并功能监管,加强为民监管和提升薄弱环节服务合力。特别是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上,设立了普惠金融部,按照为民监管导向,强化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在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服务和小贷、网贷、融担等非持牌机构监管协调方面的抓总职责,更好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质效。
完善监管法规体系 在薄弱环节着力
近半年来,银监会在规范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方面,先后出台或修订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能效信贷指引》、《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等多项新规;围绕加强“三农”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工作的通知》、《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等规定。
更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此前的个别制度空白,银监会还相继发布了《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办法》等规定。
不过,当前一些市场急需的基础性法律制度,如政策性金融立法、存款保险制度等法律制度安排仍然缺位;针对银行跨行业综合经营和交叉性金融产品,还存在法律空白;法律的系统性、体系性还不够强。
对此,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做好《商业银行法》、《银监法》、《信托法》的修订工作;做好政策性银行、理财业务、信托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领域法规层级的完善和提升;做好银行破产风险处置、普惠金融、利率管理等重点领域法律空白的填补工作;做好内外资金融机构、各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同质同类金融业务法规的一致性工作。
促进全员守法 法律红线不能触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近半年来,银监会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加大问责惩戒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提高监管震慑力;积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和各方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机制,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法律工作队伍,加强对法律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轮岗锻炼,加大法规工作的上下联动。
尚福林表示,下一步的重点是抓好“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查处内外勾结诈骗客户存款的案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罚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切实抓一批反面典型,深查严纠管理漏洞,为全行业重敲警钟,确保客户合法权益和银行业合规经营。
就监管部门自身依法监管问题,银监会下一步将研究制定银行业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对各派出机构依法监管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政务考核体系。同时,建立依法监管、依法经营工作报告制度,对各机构依法经营情况加以评估,并纳入监管评价体系。
着力推动银行业监管事权规范化、法律化,推动职能转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合理划分监管职权和责任,进一步落实属地监管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合法审查机制、重大决策终身追究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细化和统一执法标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不断总结执法经验,全方位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
(金融时报 周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