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梅:多措并举,积极培育良好的信托文化
  “在信托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弘扬信托文化对于信托公司坚定转型发展决心、信托从业者坚守职业操守、信托业务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陈艳梅在第八届金诺·金融品牌影响力论坛上表示。
  信托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40余年的发展中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受托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特别是在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发布之后,信托公司结合自身发展阶段、业务特色、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将自身战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依托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差异化、特色化服务体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陈艳梅介绍,信托业协会作为行业性自律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文化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引导信托公司坚守信托本源,积极培育良好的信托文化。
  发布《信托公司信托文化建设指引》(以下简称《信托文化指引》),搭建行业文化建设“四梁八柱”。
  2020年,信托业协会制定并发布了《信托文化指引》,从“服务、民生、责任、底线、品质”五方面阐述信托文化内涵,提出信托公司要以信托关系为基础,以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回归信托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形成“诚信、专业、勤勉、尽职”的良好价值理念。
  实施“信托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确保行业文化建设“有血有肉”。
  信托业协会以《信托文化指引》为基础,提出了“信托文化建设五年规划”,也就是从2020年至2024年,分别以信托文化教育年、普及年、确立年、深化年、提升年为主题,推动信托文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纵深开展,引导信托公司树立“受托人意识”,牢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两个使命”,着力养成遵规守纪、埋头实干、勤勉尽责“三个习惯”,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专业化资产管理、综合化管理服务、信息科技支撑引领“四个能力”。
  编制《信托公司信托文化建设工作手册》(以下简称《信托文化手册》),为行业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信托业协会于2022年组织编写了《信托文化手册》,全面梳理信托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要素、操作规范等内容,阐述信托文化建设相关要求,并在效果评价、保障机制方面给出工作参考,为信托公司提供更具体、更明确、更细化的指导。
  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打造行业文化建设成果“展示舞台”。
  近年来,信托业协会组织全行业开展了信托文化征文、微视频征集活动,宣传行业信托文化实践成果,推广信托文化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开展信托投资者在线教育专题讲座,普及信托金融知识,保护信托投资者合法权益;联合《中国银行保险报》举办“信托知识大挑战”线上答题活动,通过互动形式宣传普及信托知识,提升信托投资者金融素养,树立“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组织信托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促练,持续加强从业人员自身建设,切实推进信托文化入脑入心。
  陈艳梅表示,为更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信托业协会目前正在组织修订《信托文化指引》,将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理念融入信托文化建设,把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等责任使命贯穿修订全过程。《信托文化指引》修订完成后,将同步更新《信托文化手册》。
  “此外,信托业协会还计划设立信托文化专业委员会,汇聚多方智慧与力量,推动行业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探索展示信托文化年度优秀案例、开展专题演讲比赛等宣传活动。同时,信托业协会也将与媒体合力,共同展示信托业形象。”陈艳梅表示。
(中国银行保险报 樊融杰)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