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篇大文章”引领下探索数字金融新方向
  数字金融具有金融和科技的双重属性,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抓手。去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就是其中之一。一段时间以来,金融业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不断拥抱新技术,积极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8月28日,多位来自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科技公司、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士与专家学者就数字金融创新与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依托数字生态发展数字金融
  数字金融与数字化转型既有一脉相承的发展逻辑,也有内涵和理念上的深化提升。在技术变革持续推进与我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的背景下,银行业很早便启动了数字化转型。从初期利用科技手段改变手工作业模式,通过实现自动化、终端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到如今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体系,助力银行业优化经营策略、产品服务方式和组织协同机制,“数智赋能”的含义与深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中国外贸信托首席战略官陶斐斐看来,结合金融业务转型发展和技术趋势变化,业内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是数字融合架构如何搭建的问题。
  当前,“打造生态”是银行业发展数字金融的关键词之一。专业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数字政府、数字城市、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等概念相继提出,数据要素的价值进一步放大,金融服务模式应向多方合作、多种数字技术融合驱动的场景生态圈进化,加速金融科技向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2019年平安银行对公转型的发力点之一已经是建设数字化生态。”平安银行基础中台研发中心总经理周博介绍,正是因为开展了数字化生态建设,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在近两年全行业经营承压的背景下才具备较好的增长基础。
  周博认为,数字化生态下,银行要提供“嵌入式”服务,通过与企业共建平台,帮助企业将自身流量转化为金融流量。这样一来,金融服务会呈现碎片化特征,服务嵌入企业流程和线上平台,进而成为整个生态的一部分,如此才能保证金融服务的便捷度。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银行要重视做好产品转型,为企业提供从账户到支付到融资的“一条龙”金融服务,最终服务好全生态。
  尽管规模与禀赋不占优势,但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的中小银行同样已经掌握发展数字金融的“关窍”所在。以天津银行为例,打造“平台+产品+场景”一体化生态金融新模式是该行数字金融的主要发力点之一。据天津银行E银行部总经理王玮介绍,天津银行以生态化场景金融新服务打造连接点,例如依托日常购物的收付款场景,聚焦资源与能力,联动商户等生态伙伴,打造“科技+金融+场景”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生态。
  事实上,发展数字金融、以数字化思维促进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中小银行实现错位竞争、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机遇。江西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戴葵表示,通过搭平台、建场景,中小银行也积累和沉淀了一定的产业和企业信用数据,并以此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适配性,形成自身的竞争力。
  利用前沿科技释放数据价值
  前沿科技的革新正在影响金融业的发展。ChatGPT“一炮走红”后,生成式AI大模型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金融业是最适合应用大模型的行业之一。”百度智能云金融产品总经理赵晖表示,百度研发的大模型在工业、政府、交通等领域均有应用,但真正落地甚至有产出订单和收入的案例都出现在金融业。究其原因,金融业大量工作依赖文字报告。对于每份报告,从信息收集到查询、解读,都可以基于大模型快速地汇集信息,最终产出分析结论,给出观点。
  江苏银行大数据部负责人王钢介绍,银行在数据治理的传统实践过程中比较被动,运用大模型的处理与分析能力优化数据治理工作,能够辅助数据治理与数仓研发等工作提质增效。
  现阶段,数据已经成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础。只有把数据价值真正释放出来,才能驱动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然而,提及金融数据,不能绕开的一个话题就是隐私信息的保护。“无论是银行还是科技公司,都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示。
  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兼零售应用研发中心总经理夏雷介绍,从现实情况看,我国银行业的隐私保护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银行会向客户明确告知所采集的信息会在哪里使用,这导致数据共享和资产化面临阻碍。此外,法律规定客户可以随时发起删除在金融机构里的个人隐私信息,银行在实际中能否满足这一要求也是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大模型的探索应用也涉及个人数据隐私。“向大模型提供的训练数据并非原始数据,训练出来的结果看起来不会暴露客户的原始信息,但这样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以办公场景为例,拿个人邮件、往来的通讯记录去训练大模型,训练出和这个人风格相似、讲话和知识背景都差不多的智能体出来,这是否合法?”夏雷表示,关于大模型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这也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除上述现实性问题外,据康旭科技副总裁、技术总监陈再蝶观察,有资质的数据公司目前市场上还比较稀缺。不同数据公司的优势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基础数据比较完善,有的可能资质比较完善,有的则可能风险数据比较完善,由于有这些情况存在,可以考虑把这些数据公司集群,进行整合分析和标签打造。
  严守风险底线 保证发展安全
  实际上,不仅数据要保证安全,而且从数字金融整体来看,安全都是不可逾越的红线。2022年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是银行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以专门章节对“风险防范”工作进行部署,强调“坚持依法合规、守正创新,统筹安全与发展,有效防范化解数字化条件下的各类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没有安全,谈论创新就是‘空中楼阁’。”中国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陶江指出,必须坚持安全可控,管好金融安全的保险箱。从实践层面来说,一方面要构建数字化风控平台,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场景多模型交叉应用,不断升级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多元化处置、决策管理、联防联控五大能力。同时也要刚柔相济,建立弹性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数字化风控与金融业务的融合运用。“民生银行从单纯的控风险,一旦遇到风险就上手段、降限额,逐步转变为为客户提供安全服务的理念。通过与客户进行多元交互来保证风险管理和客户体验的均衡发展。针对一些可信的交易,可以采取简化认证措施,提升客户体验,减少短信验证中断,力争在最合适的场景向客户提供最合适的安全服务。”他介绍。
  由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中小金融机构承受的风控压力也相对更大。药都农商银行业务管理部总经理陈腾飞介绍,中小机构在风险控制、客户信息保护以及系统安全等工作上面临不小的挑战。药都农商银行坚持自创,希望发挥其他银行所不具备的点多面广优势,利用与农户、市民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用线上的科技数字赋能带动线下业务的发展,用线下业务的人工干预去抵消线上风险的不可控因素。
(中国银行保险报 胡杨)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