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制度服务民生更进一步
  在北京,一对夫妻将位于昌平区的一处闲置不动产装进了“信托账户”,以确保即便在委托人因意外无法履职时,老人的居住与生活保障、子女的成长资金仍能通过信托条款得到持续落实。这种通过信托将不动产盘活从而解决老有所养、子女有依的新模式,正随着北京落地的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走进大众视野。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在北京落地,是监管创新与市场实践同频共振的结果,更是信托业回归本源、服务民生的新起点。在我国,不动产作为家庭核心资产的地位不言而喻。过去,老百姓处理房产通常采用抵押、出售或置换等方式,由此所得的资金可用作养老、子女教育等家庭所需。在此前的“以房养老”实践中,也曾出现过一些乱象。个别机构以房屋抵押有高额返利为由,欺骗了一些被高收益诱惑的房主,导致他们房财两空。
  怎样让“沉睡”的不动产动起来?能否在信托制度的加持下实现对不动产的专业运营、集中规划、风险隔离和收益专用?
  登记制度是很关键的一环。作为一种民商事法律工具,登记制度是保障实现财产隔离、财富规划和传承等信托功能的核心机制。此次北京市试点推出的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有助于打破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掣肘。
  这种变化背后是制度设计的温度。信托财产登记相当于给房子办了张“法律身份证”,此类项目通过在不动产登记中心直接完成信托财产登记,在不动产权证附记栏明确标注“不动产信托财产”及产品名称。这样既明确了“房子归信托管”的权属关系,又不影响委托人获得各项约定的权益。这种制度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是权属界定更清晰规范,第三方可通过登记信息一目了然地知晓财产状态,未来即便面临债务纠纷,信托财产也能依法独立于各方资产,真正实现风险隔离;二是管理服务更专业高效,作为受托人的信托公司依托在不动产运营、资产配置等领域的专业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从资产维护、价值管理到收益分配的全周期服务,帮助委托人摆脱不动产管理的琐碎事务;三是满足委托人更多元化的需求。从已落地的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项目来看,既能设定“老人生前养老照护”“身后守护子女”,也能设定“慈善捐赠”等个性化、定制化条款,还能绕开继承纠纷的雷区。例如,委托人把学区房“装入”信托,可直接指定孙辈达到入学年龄自动获得使用权,减少了将来可能出现的家庭矛盾。
  这种变化拓宽了信托的业务边界。从信托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来看,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将显著推动信托在养老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更好发挥信托机制的独特功能与作用,拓宽信托业务边界,提升信托服务的普惠性和多样性。未来,在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等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业务领域,都可进一步深化信托制度与不动产登记机制的融合,推动信托制度更好地发挥社会价值。
  从长远看,这种变化使得老百姓管理资产的“工具箱”更加丰富。不动产信托既让老人获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安全感,也让子女从事无巨细的养老压力中解放出来,通过制度设计确保家庭养老规划不因意外而中断。
  通过信托工具,房子不再只是砖瓦水泥的堆砌,而是成为承载人生安排的活资产。这种改变,或许能让更多人像北京那对夫妻一样,在生活中守住一份从容。可以想象,在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服务的专业护航下,年轻的父母可以用信托规划孩子的教育,创业者可以用信托隔离家庭资产与企业风险,老年人可以用信托更好规划晚年生活。当信托这种专业的金融服务成为越来越多百姓使用的工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金融工具的普惠化,更是社会治理理念的升级,让居民在高楼大厦外感受一个城市的温度。
(金融时报 胡萍)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