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资产证券化 “底层资产”扩围 特色不断涌现
  日前,一单由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的规模超百亿元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落地。而在此之前,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业务的存量和新发行规模均呈现走低的态势。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作为信托行业转型的主流业务之一,参与资产证券化的信托公司数量仍在增多,在基础资产品种拓展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
  知识产权证券化
  今年4月,由中国外贸信托担任受托人的“西南证券—鑫欣保理—重庆市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该项目总体储架规模达10亿元,成为信托公司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的又一实践。
  据该项目原始权益人介绍,这是重庆市规模最大、覆盖区县最广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覆盖9家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科创企业,其持有的20项核心专利从无形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标准化金融产品,优先级票面利率低至2.08%。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资产证券化市场整体出现调整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拓展并未止步。
  2023年10月,国投泰康信托成功发行一单专精特新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发行额度1亿元,发行票面利率3.25%,刷新2023年全国同类型产品最低利率。2024年6月,陕国投信托参与的西北地区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设立,已发行两期,共1.67亿元,利率2.5%。2024年7月,华润信托参与发行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成都高新区首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该产品储架规模10亿元,高新区首期发行规模1.4亿元。
  “公司在2023年4月牵头发行江苏省首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票据,此后还陆续发行了‘渝知1期2024’等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为解决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新样本。”中国外贸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本报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表示,知识产权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信托公司基于SPV优势,在10多年前就进行过相关探索,积极参与发行影视版权、专利许可费等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近些年,在转型压力下,此项业务受到越来越多信托公司的关注。
  根据Wind数据初步统计,2018年至2024年8月,我国已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153单,产品规模合计达到291.48亿元。中国信托业协会专题研究课题组分析认为,不同于国外专利证券化业务服务对象多为成熟企业,国内资产证券化融资企业相对规模较小且处于发展中阶段,但是相同点是作为基础资产的专利商用价值已被验证。
  基础资产类型不断丰富
  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以下称“三分类新规”)正式发布实施。根据三分类新规,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以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设立特定目的载体,依据金融监管部门有关规定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基础资产受托服务。
  按照基础资产类型和服务对象,分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企业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服务信托以及其他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4个业务品种。
  “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品种繁多,包括各类贷款、应收账款、商业票据、版税收入、租赁费、公用事业收费等各类能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邢成说,例如,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信托公司持续创新绿色信托及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包括发行绿色信托资产证券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等。《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在绿色信托中,绿色资产证券化规模达909.47亿元,提升明显。
  中国外贸信托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司发行了多个绿色汽车贷款以及汽车租赁证券化项目,不断为推动汽车工业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除了科技、绿色等领域,个人消费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信托公司拓展的方向。“2024年以来,个人消费信贷基础资产供给仍充分,互联网平台对个人消费贷类企业ABS和ABN品种的增量发行需求将给信托公司提供一定业务机会。目前,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参与到个人消费贷类企业ABS发行中。”某信托公司研究人士表示,从实际资产供给方来看,京东、美团、百度、360等互联网企业仍呈头部效应。
  全链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赛道的竞争愈加激烈,如何加强业务深度挖掘和探索全链条服务对信托公司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在新三分类转型起步期,部分信托公司缺乏专业能力和专业团队,难以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多数以受托机构为发行人提供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受托服务和通道服务,门槛相对较低、科技含量不高、收益率相对较低。在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下,部分信托公司甚至会主动降低回报。实际上,随着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深化和业务规模的增长以及市场参与深度的加强,信托公司应不断积累对于各类受托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投资人需求的理解和认知,不断升级布局思路和业务逻辑,提高自身主动管理能力,逐渐优化构建完善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核心盈利模式。”邢成说。
  上述研究人士认为,信托公司需提升主动管理的能力,深化在基础资产生成环节的参与程度,更有效地发挥牌照优势;同时,增强产品设计和发行环节的专业能力以及投资端的业务协同性,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增加公司盈利空间。
  华润信托总经理胡昊表示,从资产管理角度看,除常规金融资产外,知识产权资产、碳资产、数据资产均可以被盘活,为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净值化时代,信托公司可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发展,从既有的交易或运营结构中不断挖掘新方法,在资产证券化业务方向取得新突破。
(金融时报 胡萍)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