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信托:让每一份托付都成为温暖守护
  当父母老去,爱的契约谁来续写?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自闭症(孤独症)患者数量超1000万人,其中,0至14岁患者约200万人。解决全生命周期照料、资金安全和生活保障服务匹配等问题,对大部分特殊需要人群尤为重要。
  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开展以养老为目的的特殊需要信托。
  近日,记者注意到,北京市通州区落地全国首例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成为特殊需要信托的成功实践。
  信托续写爱的契约
  “我走了之后孩子怎么办?”这样的后顾之忧成为特定群体的困扰。
  特殊需要人群因身心残障在教育和就业方面处于劣势,其家属也往往承受着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压力,尤其担忧自己离世之后,孩子的生活没有着落。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用信托的方式进行解决。
  何为特殊需要信托?特殊需要信托是为满足特殊需要群体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种信托方案,目的是为其提供长期性、特定性和复杂性的支持,包括生活照料、教育培训、就业支持、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支持。
  特殊需要信托为什么可以解决家属们的“急难愁盼”呢?
  “特殊需要信托具有信托所特有的财产独立性、信托财产目的特定、受托人信义义务约定俗成等一般特性,又具有其特有的属性。例如,特殊需要信托存在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互补关系、特殊需要信托的受托人须具有除财产管理之外的其他事务管理能力和义务、非营利组织作为受托人加入特殊需要信托之后有利于增加其公信力等因素,颇受残疾人及其家属的青睐。”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表示。
  目前,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如上海国际信托、外贸信托、中诚信托在特殊需要信托方面有所实践。业内人士认为,信托的专业资产管理功能与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这种实践体现了信托公司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多样化、差异化需求,进一步丰富了金融产品体系。
  为特殊群体家庭带来希望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北京市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70岁的通州区居民田女士顺利为其40岁的自闭症患者儿子完成了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其中,委托人为田女士,受益人是其自闭症独子,受托人为国投泰康信托公司,信托财产则是田女士名下的一处通州区房产,其目的是用该房产为受益人提供居住场所、用未来房产处置后的资金为受益人支付终身照护费用。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与特殊需要信托的相遇又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房产是家庭财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确保包括房产在内的财富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精准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这一点也是特殊需要家庭重点考虑的事项之一。
  业内专家认为,上述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的成功落地是一项重大突破,不仅为金融服务民生领域开拓了全新路径,也为特殊群体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我的房子未来能给我的孩子提供一些保障,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相当于我为孩子建立了一个财产的‘城堡’,这个‘城堡’有它的管理者,他们来决定这些财产怎么用,在什么情况下保障我儿子的生活。”田女士说。
  本次试点为特殊需要人群的守护提供了全新的方案,不动产信托这一金融工具的价值和潜力进一步凸显。
  “本次试点突破性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在不动产权证书附记栏中标注不动产信托产品名称,通过这种方式在法律上明确了该房产是信托财产,财产的物权登记主体是该信托计划。二是无需现金交易,通过房产转让方式完成产权过户。买卖双方前往税务机关依法缴纳契税,取得完税凭证后,即可持该凭证及相关材料向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办理转移登记,大幅降低了信托设立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通州区区长助理林巍表示,试点案例以受益人是自闭症患者的特殊需要信托的方式在通州区落地,不仅标志着通州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也表明不动产信托是“普惠型财富管理载体”。
(金融时报 史佳桐)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