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为特殊群体提供金融保障
  心智障碍家庭的托付焦虑如影随形,无子女老人的养老担忧挥之不去,这些日益凸显的问题正成为摆在社会面前亟待破解的民生课题。
  据中国残联数据,我国有8500多万名残疾人,其中,心智障碍者大约有1200万至2000万人。另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无子女老人养老现状调查》,全国60岁以上无子女老人约1250万人,预计2035年将增至3100万人。
  在此背景下,特殊需要信托的探索实践,为解决这类民生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在江苏,多家信托机构率先迈出探索步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模式。
  2024年底,在无锡市民政局的见证下,国联信托与某孤独症患者家庭成员签署了“恒心24001号”特殊需要信托合同。据了解,这是“信托架桥、政府兜底”的特殊需要信托运作模式,标志着无锡首单特殊需要信托落地。
  这种运作模式有何意义?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殊需要信托需要多方参与、形成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才可能让委托家庭放心。
  “特殊需要信托不是简单地接受资金进行理财,而是在民政部门、信托公司、服务机构、监护人、公益慈善组织等的通力协作下,搭建特需人士终身所需的服务和保障体系。诚然,这样的体系也难以在一夜之间搭建成熟,需要各方不断磨合、逐渐完善,并将沟通协作机制制度化。相应地,特殊需要家庭也需要多一些耐心和信心,一起推动努力。”国联信托副总经理邓清泉表示。
  在江苏,还有一家信托公司将目光聚焦于养老场景,凭借金融之力为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自2023年落地首单特殊需要信托以来,江苏信托在特殊需要信托方面不断探索,于2025年上半年又推出特殊需要信托2.0升级版“惠佑致远恒爱系列”。
  江苏信托家族信托部总经理潘磊介绍:“公司在特殊需要信托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在服务架构上可以充分汇聚金融、法律、公证、慈善、照护等多领域资源;二是在运行机制上能够与监护、遗嘱、保险等民事工具深度衔接,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特定受益人的全生命周期照护。我们的特殊需要信托2.0方案进一步提升了信托工具的可及性,丰富了信托方案的运用场景,展现了信托制度的普惠力量。”
  特殊需要信托的探索之路上有进步有成绩,也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我国,心智障碍者大约有1200万至2000万人,假设其中有5%设立特殊需要信托,就能为60万至100万人解决后顾之忧。
  对信托公司而言,在信托财产独立和风险隔离优势下,开展特殊需要信托有望成为信托公司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重要业务方向,值得更多机构去探索推动。
(金融时报 史佳桐)

使用条款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本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px,建议在IE10下浏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30号  京ICP 备09061642 国民信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NATIONAL TRUST

×

电子邮箱地址
消保客户服务邮箱:bjkf@natrust.cn
普惠金融业务客户服务邮箱:phkf@natrust.cn
来信、来访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西滨河路18号 国民信托 客户服务部
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
调解服务热线:010-88689969
*姓名:
*手机号:
*身份证号:
*邮箱:
*投诉/反映/建议事项: